拜登美國國際開發總署的激進性別政策,正在輸出文化殖民主義

拜登政府內對外援助機構的左翼理論家們,剛剛起草了一項新的性別政策美國國際開發總署本應利用美國對外援助資金「促進世界自由、和平與繁榮」。它的既定目標——拯救生命、減少貧困、和幫助人們擺脫對援助的需要——是崇高而無可爭議的。然而,用激進性別理論的語言和意識形態,來包裝輸出我們的對外援助,卻並非如此。

……………………………………………………………………………………………………………

本文由大揭露編委會編譯,如欲轉載請務必註明來自【地球機密檔案館】( https://earthconarc.blogspot.com/ )

作者:格蕾絲·梅爾頓(Grace Melton
日期:2022年9月27日 
出處:https://www.heritage.org/gender/commentary/biden-usaids-radical-gender-policy-exporting-cultural-colonialism

……………………………………………………………………………………………………………

地球機密檔案館  發佈日期:2025年5月2曰


美國總統拜登於 2022926日在華盛頓特區白宮舉行的白宮競爭委員會會議上,發表講話。〈凱文迪特施/蓋蒂圖片社〉
 
 

關鍵要點

  1. 美國國際開發總署的這項新的性別政策,是拜登總統將性別意識形態作為政府政策核心主題的最新體現。

  2. 作為一個概念,「性別認同」是性別理論的人工產物,既非歷史也非科學。它不應該被用來主導我們的外交政策或援助計劃。

  3. 當美國政府與不認同拜登政府左翼世界觀的國家,打交道時,這種做法尤其不合時宜。

 

拜登政府內對外援助機構的左翼理論家們,剛剛起草了一項新的性別政策

美國國際開發總署本應利用美國對外援助資金「促進世界自由、和平與繁榮」。它的既定目標——拯救生命、減少貧困、和幫助人們擺脫對援助的需要——是崇高而無可爭議的。然而,用激進性別理論的語言和意識形態,來包裝輸出我們的對外援助,卻並非如此。

美國國際開發署的這項新性別政策是總統拜登將性別意識形態作為政府政策中心主題的最新體現,而且為此將投入大量資金。美國國際開發總署2023財年的預算請求為604億美元。這比其前一年增加了6%,其中包括額外撥款26美元用於推動「國家性別公平與平等策略」

性別意識形態冒犯了許多需要幫助外援接受者。讓我們的援助背負上這樣的意識形態枷鎖,會損害我們的援助本來可以贏得的善意。它延續了這樣的觀念:美國人認為其他文化在道德上是低劣的,所以我們利用我們的援助,來「改善」他們的文化。

這是赤裸裸的意識形態殖民主義

公平與平等Equity vs. Equality

性別平等和婦女賦權」政策應尋求賦權予婦女和女孩,幫助她們有更多機會行使與男性和男孩平等的權利。但美國國際開發總署的新性別政策,卻反而強調性別(身份認同上的)平等的理念。

美國國際開發總署將性別平等定義為「確保女性和男性、男孩和女孩以及各種不同性別身份認同的個體,獲得一致性、系統性、公平、和公正的待遇及利益和資源分配的過程」

它甚至呼籲採取措施以「彌補歷史上和制度上的缺陷」。這其實與平等(equality)相去甚遠。對美國政府來說,這既不是恰當的目標,也無法實現。因為無論多少外國援助,都不會為其他國家的任何團體或個人,帶來同等的結果。

相反,美國國際開發總署應該恢復在其先前政策中對「性別平等的定義:「婦女、女孩、男人和男孩平等地享有機會、資源、福利和法律保護,並承認他們平等的、固有的人性尊嚴、價值、和不可剝奪的權利。

更加荒謬的定義

在新的政策草案中,美國國際開發總署背離了對性別的、長期一貫的、基於科學的理解,也背離了將「性別」與生物性別同義的普遍用法。相反,其詞彙表中的術語充滿爭議而且模糊不清。

它先承認說:語言是動態的和不斷發展的。於是文件中充斥著「性別二元」、性別多元化性別身份認同等術語,這些術語只不過是主觀感受或人為的標籤罷了。

這種語言不僅對其他文化不敏感,幾乎只帶有意識形態目的,而且毫無意義。沒有中立的、經驗的方法,來辨別「性別身份認同」。作為一個概念,性別身份認同」是性別理論的人工產物,既非歷史也非科學。它不應該被利用來主導我們的外交政策或援助計劃。

抹殺女性

美國國際開發總署不斷使用「各種各樣的婦女和女孩這個短語,將「婦女和女孩」的定義,延伸到包括任何人,甚至也將男人和男孩包括進來的地步

透過將該術語定義為包括「全部的性別身份認同和/或者性別表達、性別特徵、性別取向、和其他多元交織性的特徵」,它轉移了對女性獨有的需求或條件的關注。例如,一個聲稱自己「身份認同自己是女人的男人,例如在月經健康和衛生等方面,並不具有與一個女人(生理女性)相同的需求或挑戰。

美國國際開發總署的撥款或項目,應該承認並面對這個現實。

新政策不僅增添了激進且產生相反效果的元素,而且還將一些重要內容刪除。在這份旨在關注婦女和女孩的文件中,明顯缺少了母親身份(Motherhood)這一內容。受益於美國國際開發總署計劃的數百萬婦女,都是母親、而且是幸福的母親。

母親身份是這些女性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美國政策應該承認並支持母親對建立一個富有成效與和平的社會,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激進化下一世代

美國國際開發總署對「性別轉型教育gender-transformative education)的重視,是公開的意識形態帝國主義的另一個例子。根據該文件,性別轉型教育的目的,是改變刻板印象、態度、規範和做法。它透過挑戰權力關係、重新思考性別規範和二元性、以及提高對不平等和壓迫制度根源的批判意識來實現這一目標。」

美國國際開發總署認為此種型態的教育值得支持。但改變文化態度和提高對壓迫的認識,並不是父母想要讓孩子學習的東西。他們想要的是提高閱讀、數學和科學水平。

在拜登的領導下,美國正在向發展中國輸出為不成比例地強大特殊利益服務一種具有強烈傾向性、宣傳性、帶有偏見的意識形態異常迷戀或固著

當美國政府與不認同拜登政府左翼世界觀的國家打交道時,這種做法尤其不合時宜。下次當自由主義派的新聞媒體抱怨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時,請記住這一點。

 

  END  —

 

作者:格蕾絲·梅爾頓(Grace Melton
理查德和海倫·德沃斯生命、宗教和家庭中心(the Richard and Helen DeVos Center for Life, Religion, and Family)的高級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