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英美錫安主義帝國的黑暗勢力,是世界危機的根源

現今全世界危機不斷蔓延,它的當下階段可以追溯至500多年前。當時,小島國英格蘭因國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的婚姻危機,而宣佈放棄了天主教信仰,接著在其女兒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的統治時期,開始了一項征服世界的玄秘計劃。

……………………………………………………………………………………………………………

本文由大揭露編委會編譯,如欲轉載請務必註明來自【地球機密檔案館】( https://earthconarc.blogspot.com/ )

作者:理查德·C·庫克(Richard C. Cook
日期:2025年5月18日 
出處:https://www.globalresearch.ca/anglo-american-zionist-empire-source-world-crisis/5877240

……………………………………………………………………………………………………………

地球機密檔案館  發佈日期:2025年7月31曰 

 圖:伊莉莎白一世,板面油畫,出自喬治高爾 (George Gower) 之手,約 1588 年(來自 大英百科全書網站

現今全世界危機不斷蔓延,它的當下階段可以追溯至500多年前。當時,小島國英格蘭因國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的婚姻危機,而宣佈放棄了天主教信仰,接著在其女兒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的統治時期,開始了一項征服世界的玄秘計劃。

這一目標,需要通過在全世界的商業殖民,包括重度參與國際性的奴隸和毒品貿易,並通過與當時的歐洲大陸強權——西班牙、法國、荷蘭、德國、奧匈帝國、鄂圖曼帝國、和俄羅斯…的一系列戰爭,來實現。而當時英國無法立即壓制住的對手是美國,美國在1776年宣佈獨立。因此,重新奪回美國,也成為當務之急。

在這些國家當中,抵抗最激烈的是法國。英國攻擊法國的方式,是透過信貸泡沫摧毀了法國貨幣,隨後通過七年戰爭(1756-1763)與經濟崩潰,直接導致了法國社會的毀滅,緊接而來的是法國大革命。對印度和中國的掠奪,也助長了大英帝國的擴張,在英國鄉下地區,滋養了一代又一代英國鄉紳貴族的莊園建設。

1694年,私有的英格蘭銀行成立,而後很快建立的大英帝國,已被國際金融大鱷們所接管。他們奉行部份準備金銀行制度,利用高利貸,再加上複利率,賺取了無窮無盡的不義之財。這是一套僅僅憑借少量黃金作為支撐(即「金本位」)就可以「憑空」印製紙幣,完成龐大竊盜罪行的方法。

圖:《威尼斯商人》的開頭頁面(來自公共領域)

在這一體系的運作中,猶太銀行家們發揮了突出的作用,這個體系最初出現為威尼斯帝國(見諸於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中的一股勢力。來自於德國的羅斯柴爾德家族,逐漸成為這個體系遍佈整個西歐,最受人矚目的控制力量。(在20世紀,倫敦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一直掌控著全球黃金價格的制定權。)

大約從1835年開始,羅斯柴爾德家族藉由其在美國的代理人奧古斯特·貝爾蒙特(August Belmont原名為亞倫·勳伯格Aaron Schönberg開始滲透美國,摩根家族和洛克斐勒家族則作為羅斯柴爾德家族在美國的合作夥伴,一起建立了惡名昭彰的「貨幣托拉斯」(Money Trust)。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總部,過去是、現在仍是面積達一平方英里的「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英國「皇室」是他們的贊助者和傀儡,享有巨額財富,以此作為給予這些銀行家合法性幌子的持續回報。

當時英國利用銀行家的錢賄賂歐洲的政客們,加入英國領導的聯盟,摧毀了試圖奪取歐洲銀行業控制權的拿破崙。透過影響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在暗殺其前任保羅一世之後),英國得以慫恿拿破崙入侵俄國(1812年),拿破崙的這一項錯誤,最終導致了他的垮台,也使英國得以在19世紀剩餘的時間裡,塑造和發展其現代帝國。

與此同時,回過頭來看當時的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彌爾頓(Alexander Hamilton強烈渴望建立美國自身為帝國,強加給這個國家一套金融體系,這套體系就是以私營的美國第一銀行(First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建立中央銀行體系,然後發行國家政府債券,印製紙鈔提供資金。這項愚蠢之舉,是對英格蘭銀行的模仿。結果是,如今美國主權債務高達36兆美元,堪稱災難。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複模仿,造成了沉重的債務負擔,到2023年,全球債務總額超過了300兆美元。

這些債務永遠無法償還,通常只能償還利息,或者被捲入更多債務,導致通貨膨脹壓垮民眾,並使每個國家都成為一隻掠奪他人的昆蟲。巨額主權債務的另一個影響是,不斷迫使各國將公共資產(例如公共土地、公用事業系統,甚至道路和其他基礎設施)出售給銀行、投資基金、和其他金融機構,而這些機構的目標都是私人利益,而非公共利益。這就是整個西方作為一個集體、及其作為金融殖民地的一種生活方式。

回顧歷史,英國曾試圖透過美國內戰(南北戰爭)摧毀美國,但未能成功,而亞伯拉罕·林肯總統透過發行無息綠鈔(interest-free Greenbacks)拯救了聯邦。在1837年,因信貸緊縮、銀行關閉潮導致的經濟大恐慌中,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代理人奧古斯特·貝爾蒙特以極低的價格收購美國資產,之後他晉升為民主黨主席,並在1864年的選舉中,推選喬治·麥克萊倫將軍(General George McClellan對抗林肯,目的在於以有利於南方的方式結束內戰。 

英國向南方提供武器。倫敦《泰晤士報》發表社論稱,美國政府必須被摧毀,因為它推行的是創建美國本土貨幣的政策,這與紐約-倫敦羅斯柴爾德銀行為維持聯邦軍隊作戰而要求的30-50%利率,形成強烈對比。林肯是被來自於加拿大蒙特婁(Montreal)英國情報機構策劃的陰謀所暗殺,並且將刺殺責任完全歸罪於約翰·威爾克斯·布斯(John Wilkes Booth),是為宣傳「孤獨刺客」敘事拉開序幕,這種敘事仍然延續至今。

美國得以發展鐵路和工業,尤其是礦業,完全依賴於使用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黃金儲備貨幣。這使得美國國內的貨幣托拉斯(Money Trust)得以接管美國工業,最終導致羅斯柴爾德家族透過1913年發動的美聯準(Federal Reserve)「偷襲」,進一步掌控了美國。如此一來,英國及其銀行家們得以將美國的工業實力貨幣化,從而啟動了消滅德國的進程。這是英國在20世紀主要的地緣政治計劃,延續至今,這依舊是大英帝國的重大事業。

圖:1822 年奧地利皇帝法蘭茲一世(Francis I)授予羅斯柴爾德男爵家族的盾徽(根據 CC BY-SA 3.0 授權許可)

英國接管美國的這一事業,在20世紀初,是由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總統所領導,他的兩個叔叔曾在南方邦聯海軍服役,並且在1900年英國特工刺殺威廉·麥金利總統(William McKinley之後,掌握了政府權力。內森尼爾·羅斯柴爾德(Nathaniel Rothschild在英國建立了一個秘密會社——名為圓桌會議(the Roundtable),目的是將已故的塞西爾·羅德(C. Rhodes)之前在南非所掠奪的龐大黃金和鑽石財富,用於實現羅徳「收復美國、回歸大英帝國」的使命。

老羅斯福總統當時的一項任務,就是在1912年以「公牛駝鹿」(Bull Moose)黨的名義,競選總統,與同為共和黨且已獲得提名的參選人威廉·豪沃·塔夫脫(William Howard Taft展開競爭。這分散了共和黨的選票,使得民主黨人伍德羅·威爾遜 (Woodrow Wilson) 得以輕鬆入主白宮,隨後遭到其經紀人兼銀行家代理人、外號「上校」的愛德華·豪斯 (Edward House) 的勒索,成為批准通過《聯邦儲備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的橡皮圖章。

英國圓桌會議作為祕密會社,只是朝聖者協會(Pilgrim Society)的一個翻版,後者將美國菁英和英國的貴族進行聯姻,以鑄造一個英美共通的權力基盤。接著1920年,英國又創立了「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又稱為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1921年成立於紐約的外交關係協會,只是它在美國的一個翻版或分支),作為遊說進行無休止帝國戰爭的永久機構,而美國則由摩根-洛克斐勒資助下,成立了外交關係協會(C.F.R.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外交關係協會至今仍繼續在鼓吹帝國的全球霸權。《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是它的機關刊物。

與此同時,另一種不同類型的革命,正在醞釀。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歐洲猶太人運用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資金,在19世紀,開始形成、推動錫安主義運動(Zionist movement,又稱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並開始滲透英美統治階層,目標在於如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種族隔離的猶太國家—1948年宣佈獨立建國的以色列。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德國的覆滅、乃至今日逐步滑向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全都是為了建立大以色列國(Greater Israel)、並以之作為一股主宰全世界的力量。

隱藏在世界經濟論壇、世界衛生組織、「大重構」等機構或事件背後,也都是這項計劃的其中一部份。(請參閱英國記者道格拉斯·里德(Douglas Reed)的經典巨著《錫安之爭議》(The Controversy of Zion)。)

我的一位通訊員聲稱,錫安主義革命的其中一個起源,也可以追溯到1478年成立的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the Inquisition,負責偵查、審判、裁決和處死異端份子或異議份子的宗教法庭)。他指出,當今的世界革命,並非完全是猶太革命,並引用了維克多·雨果的戲劇《托爾克馬達》(Torquemada)作為資訊來源。他也提及美國中情局20世紀在拉丁美洲促成的禿鷹作業行動(Operation Condor),他認為這是一個與錫安主義革命相關聯的運動。這是一場大規模的法西斯陰謀,智利皮諾契特(Pinochet)政權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該政權至少從1975年至1983年間,將拉丁美洲大部份地區置於他的軍事-情報-恐怖統治之下。從雷根政府直到今日的美國政府(即「深層政府」(the “Deep State”))本身,同樣具有禿鷹作業行動和宗教裁判所的許多特徵。

基督教福音派錫安主義者(Christian evangelical Zionists)利用猶太人資助編寫、對基督教進行接管和扭曲的《司可福串注聖經》(Scofield Bible,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樣重要的是,從東歐和俄羅斯移民到美國的三、四百萬猶太人中的菁英階層,為錫安主義提供了資金,他們開始控制好萊塢、美國主流媒體、金融、有組織的黑幫犯罪,並最終控制了政府。我的一位祖父曾經以為為猶太黑幫工作可以「快速致富」,結果卻失去了所有一切。當然,這並不是要否認無數猶太移民及其後代都是好公民,對社會做出了重要貢獻。

 同時,20世紀時期,猶太知識分子們的一個重大計劃是,以「公民自由」(civil liberties)為幌子,將基督教邊緣化。另一個計劃是用經常包裝成「娛樂」的色情產品飽和式滲透年輕人的心靈,摧毀正經體面的家庭生活。英國情報部門和英裔美國/猶太銀行家,也煽動了俄國的布爾希維克革命,同時藉由猶太人管控蘇聯的古拉格(Gulag),謀殺了數百萬基督徒,但在二戰期間他們自己本身也遭到了希特勒德軍的攻擊。即使在那時期,許多猶太人也受僱於管理希特勒的集中營。(參見上述道格拉斯·里德的著作。)

這一切都符合其將利潤豐厚的頂層權力保留給自己的同時,運用馬克思主義式的剷平主義來統治民眾的基本哲學。這一策略仍然可見諸於今日:將權力保持控制在億萬富翁階級以及他們的政治走狗手中的同時,向日益貧困的大眾灌輸「覺醒」的(woke,又稱白左)自由主義哲學。這項策略在《錫安長老議定書》(Protocols of the learned elders of Zion)中,已被詳細的闡述。

就這樣,美國本身正在變成為一個「布爾希維克」國家,當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盟軍」的勝利,提供了大量火力,包括向蘇聯提供租借法案、以及對德國和日本實施種族滅絕性質的大轟炸。但幫助促成以色列建國的蘇聯,後來則被宣佈為敵人,冷戰(Cold War)就此展開。

二戰開始時,在美國外交關係協會提交給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政府的研究報告和政策文件中,已清楚闡明美國想要建立全面性全球軍事霸權的意圖。1947年,它建立了包括中情局在內的國家安全機構,1991年,沃爾福威茨主義(Wolfowitz Doctrine)授權針對任何被帝國看不順眼的潛在敵人,發動「先發制人」(preemptive)的戰爭,以及在21世紀初,小布希和奧巴馬政府推動「全譜優勢」(Full Spectrum Dominance)主義,並應用在所有的軍事前線。與此同時,北約把它的勢力往東推進到俄羅斯邊境。

所有這些,都被編入由擔任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主席長達20年的猶太裔理查·哈斯(Richard Haass)所闡述的外交關係協會教義之中,依據該教義,任何國家都必須獲得帝國的許可,才能存在。到2014年烏克蘭「邁丹」(Maidan廣場)政變爆發,帝國在烏克蘭對俄羅斯發動代理人戰爭時,哈斯的教義被稱為「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rules-based international order),拜登的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在他的聲明中,對之大加讚賞獻媚。

法國的戴高樂目睹了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期間發生的事情,並試圖透過將美軍趕出法國、並推廣從「里斯本到烏拉爾」(Lisbon to the Urals)的「主權歐洲國家聯盟」的理想,來阻止帝國的野心。但他在1968年由美國中情局(CIA)支持的顏色革命中,被廢黜。戴高樂的反對者先前已30次試圖暗殺他。儘管法國仍被迫留在北約,但如今法國卻沒有一個美國軍事基地。然而,戴高樂當年幫助發起創立的歐盟(EU),如今卻由一群帝國主義的走狗所把持。

圖:1984年的洛克斐勒(來自公共領域)

1980年代至90年代期間,「施特勞斯主義者」(Straussians)(統稱新保守主義者(Neocons))與美國軍工複合體的擁護者(例如參議員亨利·馬丁·傑克遜Henry "Scoop"Jackson1912-1983)、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Donald Rumsfeld1932-2021)和迪克·錢尼(Dick Cheney1941-))以及洛克斐勒/羅斯柴爾德家族主導的金融巨頭們,聯手接管了美國政府。其中,大衛·洛克斐勒發揮了關鍵作用,1973年他創立了三邊委員會(Trilateral Commission),以擴大和統治全球金融。1963年,洛克斐勒家族的眼中釘–約翰·F·甘迺迪總統遇刺身亡,為這一進程掃清了道路。甘迺迪曾試圖恢復美國本土貨幣,並打算從越南撤軍。1974年,這個陰謀集團也趕走了試圖削弱中情局權力、主張與蘇聯緩和關係(又稱低盪détente)的理查·尼克森總統

1980年代和1990年代,我們目睹了以下一系列事件的發生:聯準會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背後的銀行業菁英,摧毀了生產型經濟(製造業、工業資本主義)。美國目睹了數百萬的美國工作流失到中國和墨西哥;銀行業放鬆管制,允許槓桿收購和股票回購等掠奪性政策;消費者友好型儲蓄貸款行業遭到摧毀;金融衍生品投機活動惡性增長;19908月,美國發動波灣戰爭入侵伊拉克;1991年蘇聯解體後,剛被洗劫一空的俄羅斯陷入經濟大蕭條。隨後,美國和北約洗劫並摧毀了南斯拉夫。

在以色列發動9/11襲擊之後,至今,美國完全屈服於以色列的野心,並在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和下一任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的支持下,在中東、烏克蘭和其他地區,發動了一系列戰爭,以完成他們所謂的“稱霸世界”的計劃。這些戰爭一直持續到今天,新當選的總統川普似乎和其他人沒有差別,同樣向以色列低頭。

美國也資助了蓋達組織(Al Qaeda)、伊斯蘭國(ISIS)和其他伊斯蘭恐怖主義組織,推翻被視為具有獨立傾向的政府。同時,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北約/大型製藥公司等機構,還實施了另一種類型的恐怖主義襲擊,即功能增強型COVID-19病毒「大流行」和mRNA「疫苗」,目的在於減少和控制全球人口。其中一個目標就是清除退休金領取者和其他「沒用的食客」。

為了完成對全世界的接管,與中國的最後一戰,現在已是迫在眉睫。但美國的戰爭並未成功,俄羅斯回歸其基督教根源,金磚國家是為了反對美元霸權而成立,而美國/歐洲社會在新的反白左/覺醒(anti-woke)的內戰中撕裂。在各種表面之下,潛伏著對於錫安主義/以色列死亡邪教針對巴勒斯坦人和其他西亞人口發動其自身的「最終解決方案」(final solution),所產生的生存焦慮和擔憂。

事實上,在新保守派/錫安主義者和以色列遊說團體的控制下,美國在海外不斷發動戰爭,樹敵甚多,以至於美國「國土」自身現在也成了攻擊目標。隨著美帝國基建設施的快速崩塌,自身也越來越容易變成被攻擊的目標。

基建設施的崩潰,是因為公共部門完全受制於億萬富翁經營的、以高利貸為基礎、以對沖基金運營的掠奪性債券市場,這些對沖基金充斥著大型銀行以保證金發行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同時,美國貨幣研究所 (AMI) 估計,高達50%的美國零售價格,是由銀行收取的銀行貸款複利所構成的。

圖片:來自新華社/沈婷

顯而易見,貨幣作為全社會交易的媒介,需要扮演重要的經濟角色,但很早以前,為了少數人的利潤,它就已被「私有化」了。美國貨幣研究所(AMI)進一步估計,銀行進行的所有金融交易,都可以以1%單利作為成本的價格完成。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正計劃以削減社會安全、醫療保險、和公共就業,同時為富人減稅,來展開新一輪積極行動,藉此提升購買力。他們還計劃提高關稅,以削減外國的美元儲備,但同時卻期望它們用美元投資美國國債。簡直是瘋了。

將地球這個美麗的花園,變成飽受戰爭蹂躪、污染嚴重的人間地獄的,並非那些努力求取生存的普通人,而是帝國的億萬富翁、金融家族及其軍事/宗教的爪牙們。

因此,要解釋世界各國經濟為何頻頻遭遇金融危機,並不困難。聽過「殺雞取卵」嗎?或是「寄生蟲殺死了宿主」嗎?現在發生的事情,正是如此。但,或許億萬富翁們可以炸毀整個世界,然後在一切崩塌、或農民拿著草叉越過護城河之前,逃進他們的地堡。被奉為猶太教經典的《塔木德》(Talmud)對此有何看法呢?川普的錫安主義顧問們應該知道答案。

歷史上還存在著一種替代方案,它曾經多次出現。用法語來說,它被稱為「統制經濟」(dirigiste economics)。這意味著中央政府與私營部門合作,建立惠及全社會的實體基建設施,並提供公共擔保的貨幣,來為社會建設或發展提供資金,並且提供的是一種健全良好的交換媒介。

在羅斯柴爾德家族和其他高利貸者掌權之前,歐洲就已實行過統制經濟體制,尤其是在在「大世紀」(gran siècle,指17世紀法國歷史時期,即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統治時期)期間。19世紀美國輝格黨(the Whigs)和後來的共和黨人所建立的美國經濟體制,就是一個統制經濟體制。拿破崙和後來的戴高樂都曾試圖重塑法國的統制經濟,但都以失敗告終。如今,俄羅斯、伊朗和中國正在建構統制經濟體制,這也是為甚麼他們在烏克蘭擊敗西方,並將在所有其他戰線上繼續獲勝的原因。

面對如此穩健的經濟,構成英美錫安主義帝國的所有國家——尤其是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和以色列——都在崩潰之中。美國今天就可以建立這樣一種體系,正如眾議員丹尼斯·庫辛尼奇(Dennis Kucinich2011年在國會提出、目前已生效的《經濟與就業法案》(NEED Act)所概述的那樣。如果你從未聽說過這項至關重要的立法提案,你可以責怪你自己的國會代表。我指的是包括了呼籲政府「審計聯準會」的前眾議員榮‧保羅(Ron Paul,以及提出立法廢除聯準會的眾議員托馬斯‧馬西(Thomas Massie,他們兩人都沒有提出任何替代方案。

誰該受到責備呢?為了一己私利而毀掉這個國家的那些人。

美國,早就該開始祈禱了。同時,你們也要採取措施收拾殘局了。(全文完)


  END  —

 

 

作者:理查德·C·庫克(Richard C. Cook
理查德·C·庫克是一位退休的美國聯邦分析師,擁有在各政府機構工作的豐富經驗,包括美國公務員委員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卡特政府、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和美國財政部。他畢業於威廉與瑪麗學院。身為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時的檢舉人,他揭露了導致太空梭墜毀的O形圈接頭缺陷,並在《挑戰者號揭秘》一書中記錄了他的經歷。在財政部任職後,他成為私人金融控制的貨幣體系的直言不諱的批評者,並在《我們堅持這些真理:貨幣改革的希望》一書中詳細闡述了他的擔憂。他曾擔任美國貨幣研究所的顧問,並與國會議員丹尼斯·庫辛尼奇合作,倡導用真正的國家貨幣取代聯準會。請參閱他的新書《我們的國家,過去與現在》,Clarity Press,2023 年出版。另請參閱他的《三聖人 Substack》和美國地緣政治研究所文章,網址為 https://www.vtforeignpolicy.com/category/agi/。